6月5日下午,受我校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邀請,國際知名脈沖星天文學家George Hobbs攜其博士張蕾女士做客線上直播間,以《Studying pulsars and black holes with Austrian and Chinese telescopes》為題,舉辦線上國際學術報告會,詳述國際視野下最前沿的脈沖星研究發展狀況。副校長劉德增出席會議并致辭,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張潔主持會議。
劉德增副校長向George Hobbs教授表達了感謝之情、歡迎之意,對我校的辦校歷史、學風學情及發展現狀等進行了總體介紹,并熱忱歡迎George與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。

報告會上,George Hobbs教授介紹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及所做工作,為學院師生帶來了脈沖星領域最前沿的學術研究報告,并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子星的性質、國際脈沖星定時陣列、脈沖星未來研究方向等,以及利用澳大利亞的parkes和中國的FAST射電望遠鏡對脈沖星信號的觀測,讓學院師生領略了國際學者的風范,同時開闊了眼界,收獲良多。

提問環節,George Hobbs教授耐心地解答師生們提出的問題,張蕾博士熱心地幫忙翻譯,報告會在濃厚的學術討論氛圍中圓滿結束。
George Hobbs教授的報告集前沿性與趣味性于一體,不僅大大開闊了師生們的國際視野,更帶給大家許多學術上的啟迪。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師生紛紛表示,未來將不斷對標國際學術前沿,進一步提升學術修養,增強學術水平,為學校、學院的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、積蓄力量。

George Hobbs簡介
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(CSIRO)研究員,國際知名脈沖星天文學家,主導開發了廣泛用于脈沖星計時研究的TEMP02軟件,是Parkes脈沖星計時陣引力波探測的領導者。通過多年的合作,已同中國天文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而良好的合作關系,并參與了FAST早期科學的脈沖星研究,針對實際情況幫助FAST構建脈沖星觀測相關軟硬件系統,為FAST培養脈沖星天文學人才,并推動FAST的國際交流與合作。
(撰稿:王聰、張淑芬 圖片:王聰、張淑芬 編輯:李莉 編審:辛源 )